
你对财务的情感,是怎么样呢?是有安全感,还是焦虑?有些人坐拥巨大的财富还是焦虑不已,有些人用非常小的资金就能做到财富自由。这不完全是性格,更多的是财务知识的问题哦!
提到理财,一般就想到银行3%左右的“理财产品”,但是呢,这样的认知我觉得非常非常片面,甚至是南辕北辙的。
理财,对我而言,是增长财务知识,理清财务内部的“线结”,并同时梳理个人和财务的关系。从更广大的逻辑来说,理财就是理生活,理财就是理未来。
增长财务知识
现在有句时髦的话说:“人是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的”。同样一笔10W元的投资,放在一个毫无投资理财经验的人手里,有可能被忽悠去做资金盘,结果亏得血本无归;而另一个人10W元的投资,却可以有非常多的选择,比如最常见的银行定期,或者银行及证券的理财产品,或者投入固收项目,又或者进行长线投资基金,还可以投资股票、黄金、外汇。后面的这一些,没接触相应财务知识的人就会恐惧,反而对暴利的诱惑产生贪婪。财务整理实际上是对抗“恐惧”和“贪婪”这两大情绪的过程。
我这两年时间,入门理财的方法就是进行记账。我不知道你对记账反感不反感,但是,记账绝对不是要抠抠馊馊地过日子哦!记账,简单地理解就是像日记一样把数据记录下来,能够在日后有所反省。我在记账过程中总有一些发现,比如:哇,这一个月我以为只花了xx元,没想到远远超出自己的估计,仔细一看发现有一些冲动消费,完全可以替代成更有价值的消费;或者,唉~这里有几笔款项是用在不满意的消费上的,按照道理是能退款的,或者有几笔资金能够回收的,如果不记录,就很容易不了了之;又或者,我发现自己的账户实在太凌乱,哪里进哪里出都没有章法,导致时不时要关注还款日,时不时要跑银行……
理财就是这样,没有那么那么高大上,就是从简单的开始。两年来我每天平均花10分钟时间记账,到今年可以开始做预算了,自己财富数值其实真的不高的,但是财富安全感很足。还是那句话,理财不是要让你抠门,而是明智地生活,帮助你早日达到理想的生活。
梳理我和财务的关系
有人说,钱财乃万恶之源,说这种话的人,应该是从来不沾钱财的仙子吧!我觉得,钱财只是一种媒介,但是这个媒介,就我们普通大众而言,也可以说是一种“精力”。我们的每一笔资金,都是用自己的劳动挣回来的,如果任意地处置,就是对自己精力的一种挥霍。
我在理财过程中,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发现:有些朋友从来不管自己的钱包,买单时活得潇洒,面对的却是生活的焦虑,然后被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绑架,就这样进入“疲惫”-“挥霍”的恶性循环;还有我自己也会发生钱包设置不恰当,信用卡或花呗等还款超时,需要客服联系等等,导致精力被无谓地消耗。在理财的人,都会有效率上的提升,因为数字摆在眼前,在这种人为的“大数据”面前,我们总能找到生活的钥匙。
另一种我发现的理财好处,就是常常能有思路,用较少的钱,过更好的生活。如何做到?且看:一般大家发了工资就盘算着出去旅游玩耍,动不动就几千,回来后生活还是一地鸡毛,但是往往我们都会对让我们幸福感暴涨的小东西抠门——比如我常常不惜重金买一件很好看但不实用的硬件,也不愿花点小钱购置一项心心念念软件订阅(这个博客本身就是一个案例)。
总的来说,梳理我和财务的关系,就是梳理我的生活,怎么让钱为我所用,而非我为钱所役。㊗️愿你也能在理财路途上越走越心安哦!
后记:这是一篇粗糙、不加修饰的理财小心得,你用什么 App 记账呢,欢迎留言!